合同诈骗罪一旦成立,行为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同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您希望了解的是,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具体法律后果及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该罪名的法定刑罚包括: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即使行为人因合同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仍需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受害人可以要求行为人赔偿因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除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外,合同诈骗行为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对于诈骗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关于赔偿的具体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6〕12号)第六条指出:“被害人因被骗而支付的利息、手续费等费用,以及为追讨被骗款项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属于诈骗犯罪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
为有效防范合同诈骗,建议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进行充分的资信调查,确保交易对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保留所有交易过程中的书面证据,以便在发生争议时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成立后,行为人不仅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可能遭受行政处罚。因此,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风险防控,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