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用户想了解签订“四六级保过”合同是否涉及诈骗,以及在法律层面上如何定性、相关法律责任、受骗后如何救济、此类合同效力如何、以及是否存在合规的教育服务模式。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定性分析: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四六级保过”若承诺无法兑现且明知无能力实现仍以此为诱饵收取高额费用,则可能构成诈骗。
法律责任:“四六级保过”若被认定为诈骗行为,组织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处以罚金并处有期徒刑,同时根据《侵权责任法》应退还被骗取的费用并对受害者造成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
受骗后的救济途径: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费用并赔偿损失。
合同效力:此类“保过”条款可能违反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故该类保证性条款可能无效,但不影响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
合规的教育服务模式:教育机构应当遵守《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真实合法的教育服务,不得虚假宣传,确保教学质量,不能承诺考试结果,而应强调自身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优势。
总结:签订"四六级保过"合同存在潜在的诈骗风险,消费者应谨慎对待此类承诺,发现被骗应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教育服务机构必须依法依规经营,明确告知消费者教育的本质是提升能力和素质,而非承诺通过特定考试,否则可能触犯法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