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本罪主体不仅包括实施直接欺诈行为的人,也包括教唆、帮助实施合同诈骗的行为人。
主体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单位。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企业等法人组织,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与能力:《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未满十六周岁但已满十四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或单位。
单位犯罪:根据《刑法》第30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这表明,单位作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时,不仅要对单位本身进行处罚,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主观要件: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其他经济纠纷的关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如行为人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是否使用了虚假的身份证明或其他手段,以及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表现等。
法律后果:根据《刑法》第224条,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且要求主体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年龄和能力,同时需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对于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行为,将依法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