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合同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的具体标准。以下将从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司法解释、案例参考及最新法律依据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其中,“数额巨大”是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量刑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6〕12号)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这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数额巨大”的主要依据。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该解释对原司法解释进行了调整,提高了“数额巨大”的门槛。
案例参考:在实际案例中,如(2018)沪0117刑初112号判决书中,法院认为被告人通过伪造合同骗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此案例说明了在具体案件中,“数额巨大”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
最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生效,虽然未直接修改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数额标准,但强调了对经济犯罪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体现了国家对于此类犯罪的严厉态度。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中的“数额巨大”标准为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这一标准不仅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有具体的司法解释和案例支持,确保了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