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关于合同诈骗案件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问题。在法律领域,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主体:合同诈骗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方法,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五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如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
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数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
法律责任: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合同诈骗罪涉及欺诈行为、财产损失及法定数额等多个要素,其判定需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如有实际案例,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便得到更精准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