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房贷断供的严重性及保房策略,期望得到资深高级律师基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从至少五个方面深入剖析其法律影响及应对措施,要求附带相关法律原文引述,总字数不少于500字,并以精炼的两句话进行总结。
一、法律责任与信用受损
根据《合同法》第206条、第207条及《民法典》第676条规定,借款人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时间、金额偿还贷款本息,构成违约。房贷断供不仅需承担逾期利息、违约金等经济责任,还可能导致个人征信记录受损(参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影响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及部分高消费行为。
二、房产被拍卖风险
依据《民法典》第391条、第416条,银行在借款人断供后有权依照抵押合同约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拍卖抵押房产以清偿债务。一旦进入司法程序,若无有效抗辩或和解,房屋可能被强制执行拍卖(参照《民事诉讼法》第236条)。
三、剩余贷款责任不因房产拍卖而免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第7条,即使抵押房产被拍卖,借款人仍需对拍卖价款不足以清偿的部分继续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即使失去房产,断供者仍可能面临剩余债务追偿。
四、家庭成员权益影响
房贷断供对共同还款人、房产共有人及家庭成员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婚姻法》第41条及《民法典》第1064条,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房产拍卖可能影响家庭成员居住权,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应予以特别关注(参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
五、保房策略与法律救济途径
与银行协商:主动联系贷款银行,说明困难原因,争取达成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等协议(参照《商业银行法》第35条)。如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中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银行应给予合理支持。
法律援助与诉讼策略:在面临诉讼时,可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6条,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利率过高质疑等合法抗辩,或尝试申请债务重组、个人破产等法律程序减轻负担。
社会救助与政策扶持:关注并利用政府针对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政策(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47条),以及疫情期间出台的房贷延期还款等特殊政策(参照银保监会相关公告),以缓解经济压力,避免断供。
总结:房贷断供不仅导致法律责任、信用受损,面临房产被拍卖风险,且剩余贷款责任不因房产拍卖而免除,对家庭成员权益造成严重影响。保房策略应包括积极与银行协商、寻求法律援助、利用社会救助与政策扶持,以最大限度降低断供的法律与经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