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全国范围内因无法继续偿还贷款而导致断供的房子数量,并寻求有效的保房策略建议。作为资深高级律师,我将从五个法律角度分析此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但需注意具体数据如断供房屋数量属于动态变化信息,通常由官方统计部门或金融机构发布,法律分析则侧重于解决策略与法律规定。
合同法视角: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借款人应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若出现还款困难,借款人可依据该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若断供原因确实属于不可抗力范畴,可争取减免责任。然而,实践中此类情况较少,更多是通过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来缓解压力。
银行贷款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定中,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实施贷款展期或重组。借款人应及时与贷款银行沟通,说明困难,争取调整还款计划,比如延长贷款期限、变更还款方式等,以避免断供。
个人破产制度:虽然中国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如《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的出台,为债务人提供了通过法定程序重组或清算债务的途径。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通过个人破产程序,可能获得一定的债务减免,从而间接保护房产免于被强制执行。
房产抵押权实现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借款人应积极与银行协商,利用预拍卖、自售等方式,在正式进入司法拍卖前尝试自行处置房产,以更有利于保护自身利益。
法律援助与调解机制: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通常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帮助借款人理解自身权利,与银行进行有效沟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维权渠道,借款人可据此寻求法律帮助,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
总结而言,面对房贷断供风险,借款人应主动与银行沟通协商,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提供的各种救济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变更、个人破产申请、合理利用抵押权实现方式以及寻求法律援助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房产和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关注政府和金融机构针对特定情况(如疫情期间)推出的特别支持政策,灵活应对,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