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关于“弃房断供”的普遍程度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他想了解在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下停止偿还房贷的情况在中国有多常见,同时关注这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业主权益、银行追偿措施以及可能的法律救济途径。
法律责任:根据《合同法》第60条,借款人有义务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债务,包括按时还本付息。如果断供,构成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07条)。
房产处置:依据《物权法》第180条,房屋可以作为抵押财产。若断供,银行可依法行使抵押权,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处理房产以收回贷款(《担保法》第53条)。
信用影响:断供会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受损,对未来信贷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0条)。
法律救济:如遇特殊情况如失业、疾病等导致暂时无力还款,业主可尝试与银行协商调整还款计划或申请短期缓供(《商业银行法》第39条)。如对银行处置行为有异议,可通过诉讼寻求司法保护(《民事诉讼法》第119条)。
社会保障: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政府可能会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和援助,但这并非法律规定,具体要看地方政策。
总结:弃房断供虽非主流,但确有发生,涉及违约责任、房产处置、信用损失等多个法律层面。业主应尽力避免断供,如遇困难,应积极寻求与银行沟通或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