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知道的是当前社会中,是否普遍存在购房者因各种原因不再偿还房贷(即“弃房断供”)的现象,以及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可能产生的后果和责任。作为一名资深高级律师,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详尽的法律解析。
法律关系:购房贷款本质上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房屋按揭贷款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保护。如购房者不履行还款义务,构成违约。
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断供者需面临支付逾期利息、罚息等法律责任。
财产处置:按照《物权法》第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银行有权通过法院拍卖房产以抵偿欠款。
信用影响:断供不仅会导致个人征信记录受损,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甚至求职。
民事诉讼:如果银行起诉至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法院可能会判决购房者继续履行还款义务或拍卖房产。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第193条规定的骗取贷款罪。
总结:虽然近年来由于经济压力和个人财务状况变化导致的弃房断供现象偶有出现,但法律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约束,断供不仅会产生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对个人信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购房者在购房前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