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关注福州地区出现的“断供弃房”现象,即购房者因经济压力停止偿还房贷而放弃房产的现象,希望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断供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构成违约。《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因此,断供不仅需要承担逾期利息,还可能被银行起诉并要求立即清偿全部债务。
房产处置与拍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现已整合入《民法典》)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当借款人断供时,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有权依法拍卖房产以清偿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对拍卖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
个人信用记录影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断供会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等均会受到影响。
解决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对于面临相同困境的群体,可以通过集体协商或聘请律师代理诉讼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如与银行重新谈判贷款条件或申请延期还款等。
政策支持与社会救助: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例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8号)明确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政策,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人负担。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如提供临时救助、廉租房等,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综上所述,面对“断供弃房”的情况,购房者应充分认识到其法律后果,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寻求合理合法的解决办法,避免盲目断供导致更大损失。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总结:断供弃房不仅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还可能对个人信用及社会稳定产生长远影响。建议通过法律手段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期待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来缓解此类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