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在于了解在当前情况下,弃房断供者是否有所增多,并且希望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理解与之相关的五个法律问题以及最新的中国法律规定。首先,弃房断供是指购房者因经济压力等原因停止支付房贷,放弃房产的行为。
法律责任:根据《物权法》和《合同法》,购房贷款合同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断供将构成违约,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可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房屋抵押权,甚至申请强制执行拍卖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三条)。
信用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断供行为会被记录在个人征信系统中,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其在未来无法获得信贷服务。
涉诉风险: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银行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追偿欠款,断供者需要承担诉讼费用及可能产生的律师费等其他相关费用。
房产处置: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在处理断供者的房产时需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公告、评估、拍卖等环节。
刑事责任边界: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借款人恶意逃避债务,触犯刑法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罪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弃房断供涉及复杂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违约责任、信用损失、涉诉风险、房产处置乃至刑事责任。因此,断供者人数是否增多需依据具体统计数据判断,但从法律角度看,断供并非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而应积极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同时,购房者在购房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谨慎对待房贷合同的签署与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