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如果购买的房产成为烂尾楼,且购房者因项目停工、交房无望而选择停止继续偿还银行贷款(即“断供”),将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及影响。
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断供首先将构成对银行贷款合同的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银行有权要求购房者继续还贷,并可能加收罚息。
购房者通常以所购房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这意味着,银行在购房者长期断供后,有权启动法律程序,对抵押的房产进行拍卖,以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及相关的费用。
断供行为会被记录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报告中,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评分。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这将直接影响购房者后续的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等金融活动。
银行在多次催收未果的情况下,可能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购房者还款并请求法院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旦判决生效,购房者若仍不履行,银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包括但不限于冻结银行账户、查封其他财产乃至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在极端情况下,若购房者有能力还款而恶意逃避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但这一情况较为少见,通常需要有证据证明购房者故意逃避、隐藏财产等行为。
综上所述,烂尾房断供不仅会导致购房者在民事层面上承受违约责任、信用损失、财产被强制执行的风险,还可能在特定情形下面临刑事追责。因此,在面对烂尾项目时,建议购房者积极寻求法律途径,如与开发商协商、参与业主集体维权、向政府部门投诉等,同时保持与银行的沟通,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案,以避免或减轻上述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