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房弃供是指购房者在与银行签订房屋贷款合同后,因个人经济状况恶化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按期偿还房贷,从而选择停止还款并放弃房产的行为。这一行为不仅影响购房者的信用记录,还会引发银行的追偿行动,包括但不限于拍卖房产以弥补贷款损失。
合同违约责任:断房弃供首先构成对《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的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购房者需面临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及可能的诉讼费用。
抵押物处置:银行作为债权人,有权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即银行可申请法院拍卖房产,用以偿还剩余贷款及产生的相关费用。
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包括“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信息”,断房弃供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严重影响借款人后续的信贷活动,如再次申请贷款、信用卡等。
法律责任:若购房者故意逃避债务,拒绝执行法院关于财产拍卖的裁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责任。
后续购房限制:在一些地区,有断供记录的购房者可能会被纳入房地产市场的黑名单,影响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购房资格,具体依据地方性政策和银行贷款审批标准。
断房弃供不仅是对个人信用的严重损害,还将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损失、信用污点、法律责任乃至刑事风险。购房者在遇到还款困难时,应积极与银行沟通,寻求展期、重组贷款等解决方案,避免采取极端措施,以维护自身长远利益。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应对财务危机,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