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概述:用户希望了解,在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选择断供并弃房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以及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贷款合同违约责任:当购房者因房价下跌而主动断供,已违反了与银行签订的住房按揭贷款合同。根据《民法典》第57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意味着,银行有权要求购房者继续偿还贷款本息,或支付违约金,甚至依法起诉追偿。
房产抵押权处置:在购房贷款中,房屋通常作为抵押物。依据《民法典》第391条及第410条规定,若借款人(购房者)未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有权依照抵押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对抵押房产进行折价、拍卖或变卖,以优先受偿。这意味着,断供后,银行将启动司法程序,通过法院拍卖房产来收回欠款。
信用记录影响:断供行为会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购房者因此将面临信用评级下降,影响其后续贷款、信用卡申请、就业等多方面生活。
剩余债务追偿:即使房产被拍卖,若所得款项不足以清偿全部贷款本息、罚息、诉讼费用等,根据《民法典》第393条,银行仍有权就未获清偿部分向购房者追偿。这意味着,断供弃房并不能完全免除偿债义务,购房者可能还需承担额外的金钱债务。
法律责任风险:故意逃避债务、恶意断供,情节严重者可能触犯刑法。如《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等。购房者应避免此类违法行为,否则将面临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面对房价大跌,断供弃房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承担违约责任、房产被强制拍卖、信用受损、剩余债务追偿,甚至触犯刑法。购房者在面临财务困境时,应积极寻求债务重组、协商展期等合法途径应对,而非轻易选择断供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