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概述:用户想了解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弃房断供”(即主动放弃房产并停止偿还贷款)是否在法律层面及经济层面上是划算的决策。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若选择弃房断供,意味着违反了与银行签订的按揭贷款合同,银行有权依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追究违约责任,要求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甚至可能通过诉讼途径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抵押权,拍卖房产以清偿债务。
信用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贷违约信息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弃房断供会导致信用记录严重受损,影响到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以及部分高信用要求的生活服务。
经济损失:除了需承担违约金和罚息外,《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这意味着即使房产被拍卖,也可能不足以抵偿全部债务,还需补足差额。
税务风险:根据相关税收法规,房产交易涉及契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弃房断供后,房产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原业主可能仍需依法缴纳相应税费。
策略性考量:在特定情况下,如房价大幅下跌导致资不抵债,或个人经济状况极度恶化无法继续负担房贷,经过审慎评估和咨询专业意见后,选择弃房断供可能是止损的一种手段。但此行为应慎重考虑,因为其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总结: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法律分析,“弃房断供”并非一种划算的常规处理方式,它涉及到严重的法律后果和信用损害,且可能导致额外的经济损失。除非在极端困境下并经过全面评估,否则不应轻易采取此类做法。对于负债者而言,积极寻求债务重组、资产盘活或其他解决方案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