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关注当前社会上“弃房断供”现象是否频繁发生,以及这一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1. 法律定义与性质
弃房断供是指借款人因无力偿还贷款而放弃房产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违反了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合同约定。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法律后果
借款人弃房断供后,银行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包括但不限于拍卖抵押房产以偿还债务。如果拍卖所得不足以清偿债务,借款人仍需继续承担剩余债务。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3. 借款人的法律责任
借款人不仅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还可能面临信用记录受损、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后果。这些后果将严重影响借款人的未来金融活动和社会信誉。
-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1条:“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4. 银行的权利与义务
银行在借款人违约后,有权利采取法律措施追讨债务,但同时也有义务依法行事,不得滥用权利。银行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房产拍卖,并确保拍卖过程公开透明。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6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5. 政府监管与政策支持
政府在处理弃房断供问题时,通常会出台相关政策,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例如,政府可能会提供一定的救助措施,帮助借款人渡过难关,避免大规模的弃房断供现象。
-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结
弃房断供是一种严重的违约行为,不仅会导致借款人承担法律责任,还会影响其信用记录和社会信誉。借款人应谨慎对待贷款合同,避免因无力偿还而陷入法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