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面临的问题是:在当前高房价的背景下,当房奴因经济压力选择断供时,其法律后果、责任承担、债务清偿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个人信用风险和法律责任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6条的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在购房贷款中,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通常包含还款条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如果房奴选择断供,违反了合同约定,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7条,债权人(银行)有权要求债务人(购房者)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债务。如果购房者断供,银行有权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此外,《民法典》第535条还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对债务总额进行重新安排,但必须经过债权人同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发布〈关于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公告》,个人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记录将被纳入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断供行为会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可能导致后续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受限。
虽然断供行为本身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如果在断供过程中涉及欺诈、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如故意隐瞒收入、提供虚假财务证明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若购房者认为断供是由于不可抗力或重大误解导致,根据《民法典》第182条,可以主张情势变更原则,请求调整合同条款或解除合同。同时,根据《民法典》第197条,购房者在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时,可与银行协商,寻求展期、分期还款等解决方案。
面对高房价带来的经济压力,房奴在考虑断供之前应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循合同约定,合理规划财务。如确实无法继续履行贷款协议,应及时与银行沟通,探索合法合理的解决途径。同时,应重视个人信用记录的维护,避免因断供行为对个人信用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寻求专业法律咨询是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