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2021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因无法继续偿还房贷而放弃房产的数量;同时,该问题也触及到在法律框架下对于“弃房断供”的规定及后果。
从法律角度出发,这一问题涉及多个层面:
- 数据获取:官方统计数字通常由国家统计局或相关金融机构发布。目前,尚无公开发布的全国性“弃房断供”统计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对外提供、泄露。”因此,具体数字可能需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
- 合同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足额还款,将构成违约,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抵押物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银行有权对抵押房产进行处置,以弥补贷款损失。
- 个人信用记录影响:“弃房断供”行为将直接影响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但未经合法程序解决前,不良记录将持续影响个人信贷活动。
- 法律救济途径:对于因特殊情况(如失业、疾病等)导致无法正常还款的情况,借款人可尝试与银行协商延期还款或调整还款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协商变更主合同内容,但是应当通知保证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借款人负担。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直接提供2021年全国“弃房断供”具体数字,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弃房断供”不仅会导致借款人面临违约责任,还可能对其个人信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面临经济困难时,建议积极与贷款机构沟通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