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概述:用户欲了解在面临房贷断供风险时,通过低价转让房产以避免断供的合法性、可行性和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答案概述:低价送房逃离断供并非理想解决方案,存在多重法律风险及后果,建议寻求其他途径应对房贷困境。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详细分析:
合同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用户选择低价送房,实质上是逃避履行按揭贷款合同中按时偿还贷款的义务,银行有权要求用户继续履行或赔偿因断供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逾期利息、罚息、诉讼费用等。
抵押权效力:根据《民法典》第394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用户在取得贷款时已将房产抵押给银行,即使将房产转让,银行的抵押权并不因此消灭,仍可对房产进行拍卖、变卖以实现债权。
恶意串通风险:根据《民法典》第154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若用户与受让人明显低于市场价转让房产,意图规避银行债务,可能被认定为恶意串通,交易行为可能被法院宣告无效,房产仍需用于清偿银行贷款。
税收问题:根据《契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房产转让需缴纳契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低价转让房产可能导致税务机关认为交易价格明显偏低,从而按照计税依据进行核定征收,增加实际税负。
信用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业管理条例》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用户断供及因此产生的违约记录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严重影响其后续信贷活动和信用评价。即使通过低价转让房产暂时避免断供,信用污点无法消除,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总结:低价送房逃离断供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房贷压力,反而可能引发违约责任、抵押权纠纷、交易无效、额外税费负担以及信用受损等多重法律问题,建议用户积极与银行协商调整还款计划、寻求债务重组、出售房产偿还贷款或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合法合理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