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在中国,如果购房者因经济压力选择停止还贷(断供),并放弃房产(弃房),这种行为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从法律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购房者的困境,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责任。
合同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还款义务,一旦断供即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违约金及其他费用。
信用记录受损: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法条说明个人信用受损的具体处罚,但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不良信息时,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断供行为会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影响未来的贷款申请及信用卡办理等金融活动。
房屋被拍卖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且拒绝报告财产状况或者虚假报告财产状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执行抵押物——即所购房产,通过司法拍卖程序收回欠款。
额外经济损失:除了上述提到的违约金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这意味着,如果最终拍卖价格不足以覆盖全部债务,剩余部分仍需由原房主负责清偿。
法律纠纷处理成本:面对此类情况,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法律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仲裁、调解乃至诉讼过程,这期间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等都将成为额外负担。
综上所述,作为资深高级律师建议,面对暂时性财务困难时,应积极寻求与银行协商延期还款或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选择断供弃房,后者将给个人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