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在于,如果购房人无力偿还房屋贷款,即“断供”,银行是否会采取法律手段追究,甚至导致刑事责任。用户关心的问题包括:1)是否会有刑事责任;2)银行的追偿方式;3)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4)个人信用记录的影响;以及5)相关的法律规定。
首先,从刑事责任来看,一般情况下,购房人断供并不会直接导致刑事责任,因为这属于民事合同纠纷范畴,而非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若借款人无法还款,债权人(银行)有权依据第六百七十六条要求借款人返还,即银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
其次,银行的追偿方式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协商还款、抵押物拍卖、诉讼追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十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财产折价或者未重新签订抵押合同的,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以及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这意味着银行可通过处置抵押房产来弥补损失。
第三,个人信用记录将受到严重影响,影响未来信贷活动,如再贷款、信用卡申请等。在《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第二十条规定:“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的,应当事先获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因此,断供会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影响其信用评级。
第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七条:“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如果购房人在购房时存在欺诈行为,银行可能诉诸法律手段,但这并不构成刑事责任的理由。
综上,从法律角度分析,断供本身并不会导致刑事责任,但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并可能导致民事诉讼。银行可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欠款,而购房人则需承担违约和信用受损的后果。所以,购房人在购房时应量力而行,避免陷入无法偿还贷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