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核心关注的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购房者(尤其是贷款购房的人)停止偿还房贷(即“断供”)的可能性或概率。他们希望了解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为何种原因,房奴(即背负沉重房贷的购房者)可能会选择或被迫停止支付按揭。
首先,从法律角度,购房者断供可能源于多种情况。一是经济压力,如购房者失业、收入减少或其他突发经济困难可能导致无法继续支付房贷。二是对房屋质量或产权有争议,购房者可能以此为由停止支付。三是购房者可能因对银行或开发商不满,例如在贷款过程中遭遇不公正待遇或误导,也可能选择断供作为抵抗。四是购房者可能因政策变动,如限购、限价等房地产政策调整,导致原有购房计划受阻。五是购房者可能因法律纠纷,如合同欺诈、违规销售等,而选择停止支付房贷。
根据我国《合同法》和《物权法》的规定,购房者的权益应得到保障,但同时也需履行合同约定,按时偿还贷款。《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因物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确认物之所有权。”这就意味着,如果购房者与银行或开发商存在争议,法律允许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非直接断供。
总结来说,断供并非轻易之举,它涉及到违约责任和法律责任。购房者在面临经济压力、房产纠纷、政策变化或被误导等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断供,但这将对他们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面临诉讼风险。因此,购房者在决定断供前,应充分了解并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自身权益,同时避免违法违约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