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问题核心在于:如果个人因故无法继续偿还房屋贷款(即“断供”),将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特别是银行可能采取的追偿手段、个人信用影响、房产被拍卖的可能性及流程、法律责任以及如何减小损失。
银行追偿与合同解除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和第二百零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银行作为贷款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并支付逾期利息。若借款人长期未能履行还款义务,银行可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解除贷款合同,启动司法程序追讨欠款。
个人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不良信息包括未按合同约定偿还债务等。断供行为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影响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及日常生活中的信用评估,最长保留期限为5年,从还清欠款之日起计算。
房产拍卖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若借款人经法院判决后仍不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可强制执行,对抵押物(房产)进行评估后公开拍卖。拍卖所得优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利息及诉讼费用等,剩余部分归还借款人。
法律责任:除经济责任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恶意透支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资料骗取贷款,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借款人还可能需承担违约金、诉讼费等相关费用。
减小损失的策略:首先,应积极与银行沟通,尝试达成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等协议,依据《商业银行法》第五十二条,商业银行应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其次,考虑出售房产自主清偿,避免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减少额外损失。同时,可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评估个人情况,制定合理应对方案。
购房者面对断供危机时,应及时采取行动,主动与银行沟通协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探索解决方案,尽量避免房产被强制拍卖及个人信用受损的严重后果。同时,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财务,是减轻损失、保护自身权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