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在询问的是关于“深圳断供房”事件的相关法律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的法律责任、房产归属、贷款偿还责任以及业主在何种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断供、断供后的法律后果等问题。
首先,从合同法的角度看,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房贷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若借款人(购房者)因经济压力或个人原因无法继续支付房贷,银行有权根据贷款合同的约定收回房产,即进行法拍。《合同法》第207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其次,按照物权法,如果购房者无力还贷导致银行拍卖房产,房产作为抵押物,其所有权将发生转移。《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折价、变卖、拍卖方式处分抵押财产。”
再者,购房者断供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了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断供可能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购房者还需要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抵押权实现的法律规定,尤其是第五十三条:“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成就时,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最后,购房者应了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故意欠款不还将可能触犯“合同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但一般情况下,只要购房者的断供行为不涉及欺诈,通常不会触犯刑法。
总结来说,深圳断房弃供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复杂且深远,包括合同违约责任、物权变动、信用风险以及可能的刑事责任等。购房者在做出断供决定前,需充分理解并考虑这些法律影响。断供并非简单的停止支付月供,而是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和财务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