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用户关注的是合肥市部分购房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偿还房贷,选择停止还贷(即“断供”)的情况及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 贷款合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因此,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按揭贷款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还款义务,一旦发生断供行为,则构成违约。
- 违约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意味着如果购房者停止偿还贷款,银行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追讨欠款、处置抵押物(房产)等。
- 房产处置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二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等相关规定,当借款人连续多期未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时,贷款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并拍卖或变卖抵押物以清偿债务。
- 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信息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不良信息:……(二)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或者信用卡透支;……(四)其他违反金融管理规定的行为。”断供将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对今后申请贷款、信用卡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 防范与救济途径:针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意愿继续履行合同的购房者,《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22〕115号)指出,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此外,购房者也可主动与银行沟通协商延期还款等事宜。
【总结】
综上所述,购房者在面临经济压力时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非轻易选择断供,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及信用损害。建议及时与银行沟通,争取合理合法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