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当前中国法律框架下,如果个人因经济困难选择放弃房产并停止偿还贷款(即“弃房断供”),是否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资深高级律师分析: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弃房断供”通常属于民事违约行为,不直接构成刑事犯罪。但若在申请贷款时存在虚假陈述或欺诈行为,则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即使不涉及刑事责任,“弃房断供”仍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77条】
银行的救济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2条,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予以处分。这意味着银行有权通过拍卖或变卖抵押物来弥补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2条】
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因此,“弃房断供”将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未来在贷款、就业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法律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
政府政策与司法实践:近年来,各地政府和法院对“弃房断供”案件的处理逐渐趋于人性化,更加注重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例如,部分地方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考虑债务人的实际经济状况,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或调解机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
总结: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弃房断供”通常不构成刑事犯罪,但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同时,该行为将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建议在遇到经济困难时积极与银行协商,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