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作为房奴面临断供困境,考虑放弃房产,希望了解: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一、断供弃房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房屋按揭贷款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断供行为构成违约。银行有权依据合同约定,要求购房者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并有权依法解除贷款合同,提前收回全部贷款。同时,购房者需承担以下后果:
被银行起诉追偿债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银行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购房者偿还剩余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的费用(如诉讼费、律师费等)。
房产被依法拍卖:根据《物权法》第179条及《担保法》第53条,购房者以所购房产设定抵押,断供后,银行有权申请法院对抵押房产进行拍卖或变卖,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二、最大限度降低个人损失
与银行协商:根据《合同法》第118条,购房者可主动与银行沟通,说明困难,尝试协商调整还款计划、减免部分费用或延长还款期限,以避免直接进入司法程序。
转售房产: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购房者在取得房产证并符合当地政策的前提下,可尝试将房产出售,所得款项用于偿还贷款,减少个人债务。但需注意,此类交易需征得银行同意,且可能涉及税费、中介费等额外支出。
三、房产被银行处置的具体流程
银行催收: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十二条,银行首先会对逾期贷款进行催收,通知购房者履行还款义务。
启动司法程序:催收无果后,银行会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贷款合同、偿还贷款本息及行使抵押权。
法院判决执行:法院判决生效后,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6条,银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抵押房产进行评估、拍卖,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清偿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
四、是否涉及刑事责任
一般情况下,断供弃房属于民事违约行为,不涉及刑事责任。但若购房者存在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等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或第313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具体是否构成犯罪,需结合具体案情由司法机关认定。
五、后续信用修复
清偿债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信用记录自欠款还清之日起保留五年。购房者应尽快偿还剩余债务,以便尽早消除不良记录。
申请异议:如认为信用报告存在错误,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购房者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申请,要求更正。
总结:断供弃房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被银行追偿债务、房产被依法拍卖等。购房者应积极与银行协商、尝试转售房产以降低损失,同时关注是否涉及刑事责任。在解决债务问题后,通过清偿债务和申请异议等方式进行信用修复。面对房贷压力,务必审慎决策,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