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应当首先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若证据确凿,会经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同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或结束后,受害者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从法律视角具体分析如下:
报案与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一旦发现有此类行为,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由其决定是否立案侦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侦查与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5条至第173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立案后将开展侦查工作,收集固定证据。如果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将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6条明确指出:“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刑事诉讼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从审查起诉到开庭审理、判决等一系列流程,都将依法进行。受害者可以作为证人参与庭审,陈述事实经过。
民事赔偿请求:即使在刑事案件处理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82条之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因此,受害者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或结束后,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追诉时效: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犯罪行为设定了不同的最长追诉期限,如合同诈骗罪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五年。超过此期限原则上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不影响民事权利的主张。
综上所述,面对合同诈骗,第一时间选择报警是正确的做法,后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一步采取民事诉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