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所问的问题涉及的是伪造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在中国刑法中的定性与法律规定。简而言之,这种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和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
从诈骗罪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伪造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完全符合该条款的规定。
从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明确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伪造合同诈骗案中,行为人通常会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诱使对方在虚假合同上签字盖章,进而实施诈骗,这种行为同时触犯了上述两个罪名,属于刑法规定的竞合犯现象。
对于此类案件的具体量刑标准,还需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如《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总体而言,伪造合同诈骗行为在我国刑法中被视为严重犯罪,将受到严厉的刑事制裁。
综上所述,伪造合同诈骗行为在中国刑法中构成了诈骗罪及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依法应予严厉打击并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量刑档次和罚金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