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案件是否可以撤案,主要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的法律程序阶段。如果是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并且双方达成和解,受害者表示不再追究,则有可能通过司法机关决定不予起诉或者撤销案件;但如果已经进入审判阶段,则较难直接撤案。
- 案件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因此,对于已立案调查的合同诈骗行为,其犯罪性质决定了原则上不应轻易撤销,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不存在犯罪事实。
- 双方意愿: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被害方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能够达成赔偿协议并获得谅解,可能会影响最终处理结果,但并不必然导致案件被撤销。
- 司法裁量权: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规则》等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拥有一定自由裁量空间,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及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作出不起诉决定。但这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公平正义。
- 程序限制:一旦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后,应当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此时若无新证据表明原认定错误,则很难再行撤销。
- 法律后果: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允许撤案,也必须考虑到这样做的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等。因此,任何关于撤案的考虑都应极其慎重。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案件能否撤案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同时提醒广大民众,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务必提高警惕,避免成为此类违法行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