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虚假材料办理抵押贷款不仅违法,而且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责任。
-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5条之一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虚假材料申请抵押贷款,一旦被发现,行为人将可能面临刑事起诉,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同时,根据第六百八十四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因此,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有权要求提供虚假材料的一方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及利息,并赔偿因其违约行为给贷款机构造成的损失。
-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四)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利用虚假材料骗取贷款的行为也属于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范畴,相关责任人还可能受到银监部门的行政处罚。
- 信用记录影响:一旦被认定为欺诈行为,个人或企业信用记录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获得任何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 追缴非法所得: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于诈骗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综上所述,使用虚假材料办理抵押贷款不仅触犯了刑法,还将导致借款人承担巨额经济赔偿及名誉损失。务必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申请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