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诈骗主要指在买卖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基于您的询问,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详细解析买卖合同诈骗的前提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
-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行为人通过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方式欺骗他人,使其陷入错误认识而签订合同,属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如虚构货源信息、伪造合同文本等手段。
- 非法占有目的:《刑法》第224条同时规定了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构成本罪。
- 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行为必须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否则不构成本罪。如果是在合同关系建立之前或者之后实施的欺诈行为,则可能构成其他类型的诈骗罪。
- 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根据《刑法》第224条,只有当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一般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时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虽然数额不大但存在多次作案、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等严重情节者也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侵害对象为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其侵害对象必须是财产性利益,而非人身权或其他非财产性权益。
综上所述,要构成买卖合同诈骗,需满足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为发生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达到一定金额标准或有其他严重情节以及侵害对象为财产性利益等多个前提条件。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犯罪还需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