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伪造签字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将面临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责任。以下从五个方面详细解析: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7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要求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
行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还可能因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证据收集:受害方应及时固定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伪造签名的合同文本、通信记录、转账凭证等,以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起诉讼。
预防措施: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印章管理和合同审核流程的监督,提高员工法律意识,避免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工具。
综上所述,企业伪造签字合同进行诈骗不仅触犯刑法,还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建议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