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2018年关于合同诈骗的最新法律规定及其变化。这一问题涉及到了中国刑法中对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
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来看,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该条款,行为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19号)进一步明确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分别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范围。这为实践中认定犯罪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再者,《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单位犯本罪的情形处理规定,即对于单位实施上述行为的,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00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当一方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也间接地加强了对合同欺诈行为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力度。
最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市场主体及时公开真实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合同欺诈案件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自2018年以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立法体系和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来加大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注重保护受害方权益及提高市场透明度。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防控机制。总之,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针对合同诈骗的法律规制更加严格,同时也为受害者提供了更多维权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