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合同诈骗发生后,受害者可以获得赔偿的具体规定。这涉及到赔偿的法律依据、赔偿范围、责任认定等方面。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处理合同诈骗赔偿问题时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这意味着,如果一方通过虚假手段签订合同并从中获利,则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原则: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因违约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受害方有权要求返还已支付款项,并可以就因此而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利润损失)请求赔偿。
赔偿范围: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还指出,“借款人或者出借人违反本规定给对方造成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除了金钱上的损失之外,如名誉受损等非财产性损害也可能纳入赔偿范畴。
举证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寻求赔偿的过程中,受害方需要准备好充分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所受损失及其与对方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时效限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一旦发现存在合同欺诈行为,应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对于遭遇合同诈骗的情况,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者赔偿其受到的所有合理损失;同时需要注意收集保存相关证据,并且要注意不要超过法定诉讼时效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