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签订和履行地下商铺租赁合同时,如何避免遇到合同诈骗行为,以及一旦遭遇合同诈骗应采取何种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防范合同诈骗的关键在于审慎审查对方身份信息及履约能力,如通过工商注册信息查询系统、实地考察等方式确认出租方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是否具备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同时,要警惕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租赁条件,因为这往往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一种手段。
合同中关于租金、押金、租期等核心条款必须明确具体,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述。此外,还应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比如“不可抗力”、“违约金”等免责或加重责任的条款,这些条款可能成为不法分子逃避法律责任的工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一旦发现合同诈骗,首先应当立即停止支付任何款项,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文本、付款凭证、通信记录等,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刑事追责。同时,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若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则需按照仲裁协议提交至相应仲裁机构处理。
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不仅涉及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为预防合同诈骗,建议在签订合同前对合作对象进行充分调查,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同时,定期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防范合同诈骗的能力。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流程,确保所有重大合同均需经过合规部门审核批准。
总之,面对地下商铺租赁中的合同诈骗风险,应加强事前防范意识,谨慎签署合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