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合同诈骗罪的受理条件,即在何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会启动对合同诈骗行为的立案侦查程序。
一、主体条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实施了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
行为条件: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具体如《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等手段。
金额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应予立案追诉。
结果条件:行为人的诈骗行为须实际导致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且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各地标准有所不同,需参照地方高院的相关规定。
社会影响条件: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合同诈骗还可能因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而被受理。例如,《刑法》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即使未达到一般立案数额标准也可能予以立案。
证据条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初步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才会予以立案。这要求受害方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明存在合同诈骗行为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罪的受理条件主要包括行为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并采用欺诈手段签订履行合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且数额较大,同时综合考虑案件的社会影响及现有证据是否足以支持立案侦查。对于符合以上条件的案件,我国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立案侦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