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单位的合同诈骗行为,他/她希望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是如何定义和处理此类行为的,以及单位和个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首先,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其次,如果单位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行为,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单位实施合同诈骗,其犯罪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如果个人参与了单位的合同诈骗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使或者参与实施合同诈骗行为的;(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合同诈骗行为的。”
第四,单位和个人在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时,除了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外,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单位和个人在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时,还可能受到行政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总之,单位和个人在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时,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处分。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单位和个人在签订、履行合同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任何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