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核心是想知道在合同诈骗的法律责任和认定主体。从法律角度看,合同诈骗的认定主要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负责。
首先,从刑事责任角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认定合同诈骗,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次,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如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再者,这种行为是否导致了对方当事人财产损失。
其次,合同诈骗的认定需要证据确凿,这涉及到侦查机关的取证工作,包括收集电子邮件、通话记录、银行转账记录等,以证明行为人的欺诈意图和受害者的实际损失。
第三,合同诈骗的金额也是判断标准之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构成犯罪。
第四,合同诈骗的受害者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此时法院会在审理案件中认定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最后,一旦被认定为合同诈骗,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由法院进行审判。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的认定涉及刑事和民事两个层面,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公诉,法院判决,同时受害者的损失和诈骗金额等都是决定因素。最新的法律规定,如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合同诈骗的认定提供了详细的法律依据。因此,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会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欺诈行为、受害者损失以及涉案金额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法律审查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