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似乎在询问关于合同诈骗涉及金额为1100万元人民币的情况下的法律责任、量刑标准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此类案件通常会根据涉案金额大小、犯罪情节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法律责任和量刑。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对方财产损失。
对于合同诈骗数额巨大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到本案中,涉案金额达到1100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范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因此,本案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针对合同诈骗案件,辩护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护:一是质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即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是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存在非法取证的情形;三是强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如未造成实际损失或损失已经挽回等;四是考虑自首、立功、认罪态度良好等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综上所述,对于合同诈骗1100万元人民币的行为,其法律责任将极为严厉,可能面临长期监禁及巨额罚款。同时,受害者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诈骗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