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心的问题是:合同诈骗与套路贷的区别,以及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从资深律师的角度分析:
合同诈骗:这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签订虚假合同骗取他人财物。根据《刑法》第224条,"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关键在于合同内容的真实性。
套路贷:则是打着借贷的旗号,通过设置高利贷、霸王条款等方式,使借款人陷入债务陷阱。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对过高利率进行限制,超出法定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遇到此类问题,首先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合同、转账记录等。其次,若发现诈骗或违规借贷,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运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举报途径: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套路贷行为,如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对于合同诈骗,可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由其进行侦查。
教训与预防:公众需增强法律意识,谨慎对待网络借贷,避免轻信虚假承诺,同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防止落入诈骗或套路贷的陷阱。
总结:合同诈骗和套路贷虽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欺诈手段,后者则常伴有违法的借贷行为。面对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及时取证、依法维权,并警惕相关陷阱,以保护自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