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当个人无法继续偿还抵押贷款导致断供时,其抵押的房产将如何处理,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法律程序启动:根据《物权法》第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抵押财产。因此,一旦借款人断供,银行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启动司法程序,申请法院对抵押房产进行拍卖或变卖。
拍卖流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院会依法进行房产评估和公开拍卖。拍卖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及相关费用。
债务清偿顺序:根据《担保法》第51条,抵押物变现后,应首先清偿抵押债权及相关费用,若有剩余,则归还给原产权人;若不足清偿全部债务,则未受偿部分由债务人继续承担。
居住权益保护: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借款人可能存在居住困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强调了对于唯一住房的适度保护原则,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延长腾房期限。
违约责任:借款人因断供产生的违约行为还需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逾期利息、罚息等。
综上所述,在抵押贷断供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法定途径处置抵押房产以回收贷款,而借款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同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也充分考虑到了各方利益平衡,力求实现公平正义。在具体案例中,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