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概述: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可以选择不进行赔偿?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分析:
法律责任明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可见,发生交通事故后,有责任方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赔钱属于违法行为。
保险理赔机制:我国实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简称“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即使责任方不愿主动赔偿,受害人也可通过保险理赔途径获取相应赔偿。
民事诉讼追偿:若责任方拒绝赔偿或者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受害人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判决责任方履行赔偿义务。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还将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行政及刑事责任:除民事赔偿责任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相关规定,交通事故责任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面临罚款、暂扣或吊销驾驶证等行政处罚。若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责任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社会信用影响: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交通事故中拒不履行赔偿义务的行为可能被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影响责任人在贷款、就业、出行等方面的权益。
综上所述,发生交通事故后,不进行赔偿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将面临保险理赔追偿、民事诉讼判决执行、行政甚至刑事责任追究以及社会信用负面影响。因此,从法律角度而言,不赔钱的做法既不可行也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