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注的问题是:当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是否具有赔偿责任,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除或减轻其赔偿责任。答案在于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规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其次,肇事者的赔偿责任还涉及到《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即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赔偿范围、责任主体及责任比例等问题。
第四,如果肇事者存在逃逸或者故意破坏现场等违法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并不影响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
第五,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如肇事者经济困难无力赔偿,可通过申请社会救助基金等方式缓解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中的肇事者通常负有赔偿责任,但在法定条件下可减轻或免除其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义务与责任比例需结合事故具体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受害人应积极搜集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肇事者则需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