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注焦点:
1. 拆迁补偿:用户关心违建被拆后是否能得到合理赔偿,以及赔偿的标准和流程。
2. 法律程序:用户想知道政府在拆迁违建时是否遵循了法定程序,如事先通知、评估等。
3. 权益保护:用户担忧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尤其是对于部分“历史遗留”违建。
4. 申诉渠道:用户希望了解如果对拆迁决定不满,有哪些合法途径可以申诉。
5. 责任归属:用户想了解违建的责任主体是个人还是政府,以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分析:
1.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2. 程序保障:《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 权益保护:《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4. 申诉途径:《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5. 责任划分:根据《城乡规划法》,个人未经许可擅自建设属于违法行为,需自行承担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政府默许或误导,责任可能涉及政府相关部门。
总结::违建拆迁中,用户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补偿标准、法律程序、权益保护、申诉渠道及责任归属。政府在执行拆迁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违建者也应对自身行为负责。如有争议,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