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在于,古董诈骗是否可被视为合同诈骗,以及涉及的相关法律责任。答案并不简单,因为这涉及到对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理解和区分。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董诈骗通常指的是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古董交易欺诈消费者,而合同诈骗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诈骗的手段和目标。古董诈骗可能涉及的是商品的真实性和价值的欺骗,而合同诈骗则更强调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明知无效的经济合同,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这里并未直接提及古董诈骗的情况。
再者,古董诈骗是否能被定性为合同诈骗,还需要看是否在交易中有签订合同的行为,且该合同是否是诈骗行为的关键。如果没有合同关系,单纯的商品或收藏品诈骗可能无法直接适用本条款。
此外,我们还需要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四条规定:“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在古董诈骗案中,如果受害者是受害者的近亲属,且已得到谅解,那么可能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古董诈骗是否构成合同诈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是否有合同关系,诈骗金额,以及受害者是否谅解等因素。因此,古董诈骗不一定会被直接认定为合同诈骗,除非它满足刑法中关于合同诈骗的定义和条件。在判断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包括行为人的心态、行为方式以及造成的后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