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概述:用户遭遇被骗贷款购买车辆,该车又被他人非法抵押,寻求了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复杂纠纷。
答案概述:针对用户被骗贷款购车且车辆被再次抵押的情况,资深高级律师建议从五个关键法律层面展开应对:1) 证实被骗事实;2) 追究诈骗者法律责任;3) 确认抵押无效;4) 要求贷款机构协助;5) 寻求司法救济。依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用户应积极收集证据、报案、主张权利、协调金融机构,乃至提起诉讼,以期全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证实被骗事实
用户需首先确证被骗贷款购车的事实,包括但不限于:保留与诈骗者的通讯记录、交易凭证、购车合同等材料,证明自己在不知情或受欺诈的情况下参与贷款购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用户有权利主张购车合同因欺诈而可撤销。
二、追究诈骗者法律责任
证实被骗后,用户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启动刑事追责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三、确认抵押无效
鉴于车辆系被骗贷款购买,且未经用户同意被非法抵押,该抵押行为应属无效。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六条:“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用户有权主张抵押合同无效。
四、要求贷款机构协助
用户应主动联系贷款机构,告知被骗及车辆被非法抵押情况,请求暂停还款、调整贷款协议或协助追回车辆。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第十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尊重银行业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履行告知义务,不得在营销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任何方式隐瞒风险、夸大收益,或者进行强制性交易。”金融机构有义务配合用户处理相关事宜。
五、寻求司法救济
若与诈骗者、抵押权人及贷款机构协商无果,用户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购车合同、抵押合同无效,追偿损失,乃至解除贷款关系。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用户具备提起诉讼的法定条件。
总结:面对被骗贷款购车且车辆被非法抵押的复杂情况,用户应积极取证、及时报案、主张合同无效、寻求金融机构协助,并在必要时提起诉讼,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力求撤销购车合同、确认抵押无效、解除贷款责任,并追究诈骗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