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通过“假离婚”是否可以实现房产抵押贷款的目的,以及这一行为在法律上的风险与后果。
婚姻状态的真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其婚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解除。”即便双方私下约定为“假离婚”,一旦完成离婚登记,在法律上即被视为真实离婚,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需由双方承担。
财产分割与共有: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若以“假离婚”方式转移财产,离婚后原共有财产可能因实际分割而难以恢复原状。
贷款资格审查: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审批房屋抵押贷款时,会严格审核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收入状况及婚姻状态等信息。若发现存在虚假离婚嫌疑,则可能拒绝放贷,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风险: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故意通过“假离婚”规避金融监管,涉嫌构成骗取贷款罪。
社会诚信体系影响:“假离婚”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还可能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影响未来在教育、就业、信贷等方面的机会。
综上所述,利用“假离婚”手段企图获取房产抵押贷款的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可取,反而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信用受损及刑事处罚等严重后果。建议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贷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