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的是:当购买的商品房被开发商抵押给第三方时,购房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包括是否能要求解除合同、获得赔偿或确保房产解押等。
合同审查与透明度:首先,购房者应仔细检查购房合同中是否明确提及房屋抵押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预售商品房前需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公布预售许可信息,其中包括房屋是否设立抵押的情况。若开发商隐瞒房屋抵押事实,违反了合同诚信原则,购房者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和第五百七十七条,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优先受偿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开发商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购房者作为善意第三人,其权利受到一定保护。购房者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新修订版)第十条,请求开发商解除抵押或赔偿损失,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请求确认买卖合同有效并要求继续履行。
解除合同与退款:若开发商无法在合理期限内解除房屋抵押,影响购房者取得房屋所有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购房者有权解除购房合同并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获得损害赔偿。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在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或者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等情况下,购房者亦有权解除合同。
政府监管与介入:购房者可向当地房产管理部门投诉,依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政府部门有权对违规预售、隐瞒抵押事实的开发商进行处罚,甚至取消其预售许可,保护购房者利益。
法律诉讼途径:若通过协商无法解决,购房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购房者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效力、解除合同、赔偿损失或强制执行房屋解押等。特别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处理此类纠纷提供了具体指引。
购房者面对所购商品房被抵押的情况,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通过审查合同、主张优先受偿权、寻求政府介入、乃至采取法律诉讼等方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框架下,购房者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要求开发商解除抵押、赔偿损失,甚至解除合同并退款,确保自己的购房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