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若不处理,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加重、赔偿金额增加、个人信用受损、驾驶资格被取消甚至面临刑事责任等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具体分析如下:
法律责任加重: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因此,逃避事故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自身责任更大。
赔偿金额增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对于因逃逸导致受害人伤情加重或死亡的情况,应当按照最严重后果进行赔偿。这意味着如果因为逃避而延误救治时机,将承担更高额的经济赔偿。
个人信用受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公民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状况将成为评价其社会地位和声誉的重要指标之一。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将严重影响个人的社会信誉度。
驾驶资格被取消: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并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犯罪的,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刑事责任:如若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且当事人逃逸,则涉嫌触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依据该条款,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面对交通事故时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切勿采取逃避态度,否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正确做法是及时报警并配合交警部门调查,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依法承担责任。